在当下,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从青少年到老年人群体,心理健康问题覆盖了全年龄阶段。
心理问题不仅仅表现在情绪上,严重的会在身体上出现疾病症状,躯体化症状都有哪些表现?出现这种情况时如何应对?
躯体化,是指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表现在身体上的各种不适,但医学检查却找不到明确的生理原因。
简单来说,就是“身体替心理承受了所有的压力”。 当情绪上的痛苦、心理困扰无法直接表达,会通过身体不适表现出来,本质上是一种“替代性表达”。
躯体化症状,并非“想象出来的病”,而是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当长期处于压力、焦虑或抑郁状态时,大脑会持续释放应激激素(如皮质醇),这会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
疼痛性症状:
1、头痛:持续的紧张性头痛,感觉像戴了“紧箍咒”。2、慢性背痛、颈肩痛:莫名的肌肉酸痛和僵硬,检查常无明确器质性病变。3、非典型的面部或四肢疼痛:无法定位的游走性疼痛。4、腹痛、盆腔痛:反复出现的慢性疼痛,肠胃镜检查往往无明显异常。
胃肠道症状:
1、肠易激综合征(IBS):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与情绪波动密切相关。2、功能性消化不良:没吃多少就有饱胀感、恶心、嗳气。3、食欲显著改变:焦虑可能导致暴饮暴食,而抑郁则更常导致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心血管与呼吸系统症状:
1、心慌、心悸:感觉心脏要跳出来,但心电图等检查正常。2、胸闷、胸痛:一种紧缩感或压迫感,常被误以为是心脏病。3、呼吸不畅、过度换气:感觉吸不进气,需要大口呼吸,严重时可能因过度换气导致手脚发麻、头晕。
神经与感官系统症状:
1、头晕、眩晕:非旋转性的头脑昏沉、不清醒感。2、异常的皮肤感觉:蚁行感、灼烧感、麻木感,但检查无神经损伤。3、耳鸣:在安静环境下听到嗡嗡声等。
4、持续的、无法解释的疲劳感:即使休息充足也感觉极度疲惫,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
睡眠障碍
表现为入睡困难,有时甚至会出现彻夜难眠的情况;且容易早醒,关键要看身体是否存在器质性的原因醒后再难以入睡,睡眠质量较差,容易出现多梦的情况。另外,多数抑郁患者因睡眠问题极度痛苦,情绪极差。
要判断到底是真的身体不适,还是心理原因导致的躯体化症状,关键要看身体是否存在器质性的原因。去医院排除身体本身的问题(如进行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后,确认身体的不适确实并非由生理原因引起,可能就是躯体化的表现。
躯体化症状的根源在于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也有一定影响。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人们可能更倾向于表达身体上的不适而非情感上的问题,社会对心理疾病存在的偏见,使得患者更愿意将心理问题转化为躯体问题。
第一步:先排除器质性疾病
当出现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时,首先应前往相应的内科科室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这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一步。
第二步:考虑心身联系
如果经过医学检查,仍未发现明确的器质性病因,或者治疗效果不佳时,就需要考虑躯体化症状的可能。
第三步:寻求专业帮助
1、心理治疗:特别是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患者认识到思维、情绪和身体症状之间的联系,学会管理情绪和压力,改变对症状的灾难化认知。
2、药物治疗: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不仅能改善情绪,本身也能有效治疗许多躯体化症状,如疼痛和疲劳。
3、可以前往医院的精神科(心理科) 或心身医学科。
自我调节干预
1、通过自我调节帮助觉察身体和情绪,减少对不适感的过度关注。
2、规律运动:尤其是瑜伽、太极、散步等,能有效缓解焦虑、改善情绪和身体状态。
3、保持社交:与信任的家人朋友倾诉,避免孤立。
4、良好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
其实,身体比想象中更在乎我们,不论是身心出现了压力,都会进行抗议,这个时候需要停下来,让自己的把身体喘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