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四川省攀枝花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马晓凤、攀枝花市残联党组书记杨晓东、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胡孝军、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刘元清,广东省残疾人研究会中心秘书长严国威、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秘书长马泽娜等一行莅临启维心智医院,就“社区-医院-家庭”一体化康复服务模式开展专题调研探讨,助推残疾人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启维心智医院党支部书记林东耳、院长陈铧樱及相关科室负责人陪同接待。
调研队伍先后深入了解我院精神障碍患者出入院转介流程、康复治疗项目、心理治疗项目、中途宿舍、社区精神康复、职业康复训练、就业基地建设等服务。参观了康复者作品展示区和就业基地,尤其对我院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基地”模式助力精神残疾人实现社会再融合的经验做法表示了高度认可。
调研期间,双方开展了座谈交流会,马晓凤常委肯定了我院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真正做到了让康复者走出医院,走进社会,打破了精神疾病患者“住院-回家-再住院”的恶性循环。
她提出:社会对于精神残疾人士的接纳程度尚需进一步提高,应形成对精神疾病早干预、早康复的社会共识,重视精神残疾人士的融入社会需求,并实施从预防到治疗康复的全程跟踪管理。
调研结束后,启维心智医院院长陈铧樱受邀参加由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残疾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专委会、南开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攀枝花市残疾人联合会、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联合主办的“我国精神障碍康复服务体系的创新路径专题研讨会”。
来自政府部门、残联、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科研单位、康复服务机构、助残社会组织的领导及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我国精神障碍康复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实践与经验启示。
会上,陈铧樱院长就精神康复一体化服务模式进行了经验分享。近年来,为探索更加人性化、更加先进的精神专科医院运营模式,缓解医院、家庭、社会三方之间在精神障碍患者服务方面衔接不足的问题,启维心智医院紧扣国家精神卫生发展目标规划,“企社”结合打造了“社区-医院-家庭”一体化精神康复服务模式。
在该模式下,医务人员与社会工作者紧密协作,向精神康复者提供从急性期治疗到社区跟踪随访的全程服务,探索精神残疾人康复服务可复制的“广州经验”。
多年来,启维心智通过“政府购买+专业机构运营”机制,承接社区精神康复项目,利用医疗绿色转诊通道和专科治疗服务供给,基本实现社区精神康复者的服务全覆盖。建立服务对象一人一档,联合医务人员和社工,采取“定点集中,分散上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社区精神康复评估服务,解决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社区衔接痛点,打造“医康转介一体化”服务。
此外,在精神康复评估中,就业回归也是评判精神康复者康复的重要指标,启维心智社工团队通过社区活动、家属服务、技能训练、职业康复训练等服务,帮助精神康复者挖掘个人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自2019年起,为响应国家关于残疾人就业的相关政策要求,启维心智探索了小卖部运营、汽车美容基地建设、茶饮基地建设、制衣工厂建设,不断深化就业康复经验探索,目前,建设了2所就业基地,通过个性化岗位设置,专门为精神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采用“庇护工场”运作模式,社工、医务人员持续跟进服务。
自就业基地创建以来,累计吸纳了二十余名精神康复到岗就业,减轻了精神残疾人家庭压力,持续让残疾人就业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同时也为精神康复服务领域的发展探索了新的可能性。
此次调研和专题研讨,是行业对我院“一体化康复服务”模式经验的充分认可。让精神残疾人获得更全面优质的服务,保障他们生活发展的权利,让每一位精神康复都能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是启维心智一直追求的目标。未来,启维心智将继续深化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服务经验,助推精神残疾人服务高质量发展。